耵聹栓塞與聽力檢查宣導 @ 新竹市東門國小健康中心 :: 痞客邦 PIXNET ::

 耵聹栓塞-出處請點我

1. 何謂耳垢,如何產生? 

-耳垢醫學上稱為叮嚀,俗稱耳屎,分乾性和油性。
-外耳道皮膚的叮嚀腺,分泌一些呈淡黃色黏稠狀的叮嚀,當接觸空氣後變成乾燥小片狀。
-加上外耳道表皮脫落積聚。
-外來灰塵吹入外耳道等等結合成為耳屎。  

2. 應該怎樣清理耳垢? 

-無需特別處理
-當說話和咀嚼時,耳垢會除著蠕動而自動排出耳道之外
-不要經常挖耳,因為會刺激皮脂分泌,產生更多耳屎。  

3. 為甚麼會有耳垢栓塞? 

-皮脂腺分泌過份旺盛的人。
-外耳道曾受損或發炎,結疤後變得狹窄。
-先天性外耳道較為狹窄,例如唐氏綜合症的小孩。
-用不適當的方法,清理耳垢。
-外耳道內的小毛過多或過長,妨礙耳垢排出。  

4. 如何處理耳垢栓塞? 

-照醫囑滴耳油,使耳屎軟化(滴耳專用的撖欖油)。
-覆診時醫生用特別鉗子取出耳屎。
-醫生或會用特別方法,用溫水將耳屎沖出。  

5. 怎樣預防耳垢栓塞? 

-避免挖耳,以免刺激更多分泌。
-如有需要請按醫囑定期用耳油滴耳,每星期一至二次,防止耳垢積聚。 

【兒童中耳感染】-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
中耳感染通常是病毒感染的細菌合併症,會造成中耳不適。

⊙中耳感染的孩子,可能會有以下特徵:
.觸摸或拉耳朵,且煩躁哭鬧。
.單邊耳朵看起來紅紅的,而且發熱發燒。
.食慾不振嘔吐、腹瀉,或者上吐下瀉。

突然聽不到,就醫要趁早 – 突發性耳聾 - 照護線上

別讓中耳積水影響聽力,請看國際治療指引 - 照護線上

 

0323.jpg

眩暈 – 耳石脫落症

得1病,眩暈耳鳴都上身!5分鐘蜂翅呼吸神奇改善 |早安健康

天旋地轉好難受 – 眩暈 - 照護線上

今天來談談內耳眩暈裡面最常見的一種眩暈:耳石脫落症,BPPV。

康健雜誌68期

狀況1:耳朵進水怎麼辦?戲水弄潮或洗頭後,耳朵總不免會灌進一些水。有的人把頭歪傾一邊,晃晃跳跳,耳朵裡的水就流出來了。有時跳上跳下,仍覺得積水清不乾淨。其實,耳朵裡殘餘的水分,會藉由身體的溫度漸漸蒸發,並不需要費心處理,這可由耳內流出的水是溫的證明,耳鼻喉科開業醫師蘇仁和指出。如果受不了耳朵潮濕的感覺,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拔群建議,可以拿細棉花棒或衛生紙,用食指輕按在外耳道開口,把水吸出來。若是游泳後經常感覺水跑到耳朵深處,則可用細棉花棒浸濕30~40%稀釋酒精輕拭外耳道。

狀況2:耳朵有蟲蟲危機?蟲蟲爬進耳朵,讓人又癢又痛,還會耳鳴,很多人直接反應是拿棉棒或手指掏挖,王拔群醫師指出,這樣做很危險,因為外耳道是彎曲的,蟲蟲往耳道更深處逃。他曾碰過病人奮力搔挖抓扯,螞蟻鑽得更深,把耳膜啃噬破了,引起劇痛;而蟑螂的腳有倒鉤,會把耳道皮膚攫破,也讓病人痛得哇哇大叫,非得跑急診求救才行。碰到蟲蟲入耳,可以拿手電筒對耳道照光,蟲子會循光線爬出耳朵,但會耗些時間。或是將有小蟲的耳朵朝上,灌滿嬰兒油或做菜用的沙拉油、橄欖油等,等幾分鐘把小蟲淹沒悶死,再把耳朵朝下,讓油和蟲子流出,或是到耳鼻喉科請醫師夾出蟲子。

狀況3:耳垢要不要清?用手指、棍棒或耳掏子挖耳朵,或者隔陣子就找理容師掏耳朵、清耳垢,是危險行為。長度約4公分的外耳道彎彎曲曲,表皮細胞很薄且脆弱,經常搔扒、摳挖,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,弄得耳朵癢、麻,流膿、疼痛不堪。甚至不小心挖破耳膜,造成聽力障礙。「乾燥耳朵最好的保養方式,就是不用去碰它,」蘇仁和醫師說。更恐怖的是因為器物不潔,引起耳朵黴菌感染,耳道就像放久的年糕,舖滿黴菌,讓人耳朵癢得難受,黴菌蓋住耳膜,影響聽力,需要用藥物治療。

耳朵不用清,那有耳垢(耳屎)怎麼辦?

答案是耳垢會自行脫落跑出來。外耳道表皮的耳垢腺,會持續分泌耳垢,可以提供耳朵適當濕度,預防細菌感染。耳垢會隨著嘴巴張開咬合等臉部動作,自然脫落排出到外耳道開口,所以不需要刻意清理。

至於前陣子流行的耳燭療法清除耳垢,更不需要白白花費金錢去做。因為已經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指證為無效的另類療法。

不過,一些先天油耳體質的人,會分泌一種不容易排出、蓄積在耳朵裡的油性耳垢,比較會造成耳道阻塞發癢,影響聽力,需找醫師清除。

王拔群醫師特別提醒家有幼兒的父母,注意孩子的行為,不讓他們把小玻璃珠往耳朵裡塞,或用牙籤、小棍棒掏耳朵,以防萬一跌倒或被衝撞,異物就會傷及耳朵甚至戳破耳膜,造成遺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雅琳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