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法令對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違反保密規定相關罰則

傳染病防治法第 10 條:
政府機關、醫事機構、醫事人員及其他因業務知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之姓名、病歷及病史等有關資料者,不得洩漏。(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 10 條規定者,依傳染病防治法第 64 條第 4 款規定處新台幣 9萬~45 萬元之罰鍰) 

校網

南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洪世昌說,戶外不慎被蜂螫時,每人反應情況不同,大部分患者不會有嚴重反應,僅需觀察、注意傷口清洗、生命徵象,部分患者因蜂毒蛋白引發嚴重過敏,血管過度擴張,嚴重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。洪世昌表示,民眾若遭蜂螫後出現噁心嘔吐、暈眩、呼吸困難、蕁麻疹等嚴重過敏反應,應儘速就醫

蜂螫及海中生物咬傷--中華民國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

被蜂螫到時

症 狀:會有紅腫、疼痛、麻刺感、出汗、噁心、抽搐、痙攣、休克等症狀。
處 治:用消毒的針或鑷子挑出毒刺,再以氨水、蘇打水或尿液中和毒性。可用冰敷或止血帶減低毒液的吸收。若螫傷多處,可全身浸在溶有小蘇打的冷水中。

注意事項:
  • 應先注意二小時內是否有過敏性休克,如果發生可打 Epinephrine
  • 如果蜂叮小於十處,一般只需局部處理,給止痛藥、抗組織胺或者類固醇
  • 如果蜂叮大於十處,需追蹤溶血、肌肉溶解以及腎功能,有必要時可做血漿置換
  • 南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洪世昌說,戶外不慎被蜂螫時,每人反應情況不同,大部分患者不會有嚴重反應,僅需觀察、注意傷口清洗、生命徵象部分患者因蜂毒蛋白引發嚴重過敏,血管過度擴張,嚴重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。洪世昌表示,民眾若遭蜂螫後出現噁心嘔吐、暈眩、呼吸困難、蕁麻疹等嚴重過敏反應,應儘速就醫;從事登山或健行等戶外活動,應穿長袖長褲、避免擦香水及穿鮮豔衣物,若不慎踏入蜜蜂活動領域,避免揮舞、驅趕動作,應立即離開。當巡邏蜂在身旁飛來飛去時,表示它已懷疑你是敵人,此時最好站立不動保持冷靜,巡邏蜂自然會離去,切忌突然閃避或揮打,否則巡邏蜂會以為你在攻擊它,而發動反擊。
    如遇蜂群追擊,可盡量利用自然物協助,例如躲入水池或鑽入矮樹叢。若遭到蜂類攻擊,最好用白色衣物包住頭並順著風的方向跑,以免蜂隻分泌的費洛蒙隨風飄散,吸引更多的蜂類飛來攻擊;並避免用衣物驅趕蜂群,以免造成強力氣流及陰影,使空中蜂群更易認清目標,吸引更大群蜂類攻擊。

 
海中生物咬傷
因水中生物的毒素可被熱破壞,可用溫水來熱敷

 隱翅蟲

許多人看過網路上流傳皮膚接觸到隱翅蟲的體液,造成紅腫潰爛的恐怖模樣,沒想到高鐵嘉義站,附近剛好就是隱翅蟲的棲地,最近真的出現不少隱翅蟲,雖然還沒有遊客受到傷害的案例,不過站務人員緊急放置6支捕蚊燈應變,其實隱翅蟲不會咬人,醫師提醒發現停在身上只要輕輕吹掉就好,如果不小心打死了,記得用大量清水沖洗,並盡快就醫。病患臉上出現紅腫潰爛,就連手臂也有類似傷痕,看起來相當嚴重,沒想到兇手竟然是這隻小小的隱翅蟲,而且現在出現在高鐵嘉義站,讓不少人聞蟲色變。乘客:「最近好像隱翅蟲出現的機率滿高的,就自己也要小心一點,如果自己本身知道的話。」隱翅蟲又被稱為青螞蟻,棲息在水田草地及樹林間,而且有趨光性,本身不會咬人,而是體液對皮膚有嚴重的刺激性,會導致發炎反應。

從嘉義高鐵站往外看,四周剛好就是隱翅蟲的棲地,雖然還沒傳出有人被隱翅蟲傷害的案例,不過站務人員仍不敢大意,放置了6支捕蚊燈應變。高鐵嘉義站站務人員:「隱翅蟲在夏天,尤其6月到9月是牠的活動旺季,(捕蚊燈)可以在月台上有防範功能。」

醫師:「可能出現潰瘍水泡,甚至結痂壞死的情況。」

身上停著隱翅蟲,如果不小心打死接觸到皮膚,得用大量清水沖洗,並盡快就醫降低傷害,但最好的方式,還是輕輕撥掉或是吹氣趕走,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,讓自己得面臨好幾天的皮肉痛。

新聞

 

[隱翅蟲八問──應對懶人包]

 荔枝椿象

臺灣昆蟲同好會

疥瘡-CDC

疥瘡是由人疥蟎所引起,疥蟎會寄生在皮膚表層,特別在人體皺摺處及柔軟的地方,包括手指間、腳趾縫、肩胛骨、腕、肘、腋下、腰、乳頭、陰莖、屁股等。
免疫能力較差、年長、失能、操勞過度者,可能會感染較嚴重的結痂型疥瘡﹝挪威疥﹞ (Crusted / Norwegian Scabies),患者身上會出現厚痂皮的疹子,內含大量的蟎及卵;致命性不會比一般疥瘡高,但因疥蟎寄生的數量較多,可能多達上千隻,甚至百萬隻,傳染力較強;患者身上的蟎會掉落在衣服、床鋪及傢俱上,因此感染挪威疥的患者必須盡速進行治療,避免造成大流行。

> 疾病資訊

傳播方式:

接觸患者的皮膚、衣物、床舖或傢俱皆可能被傳染,疥蟎在成人間常透過身體親密接觸傳染。疥瘡傳染性很高,患者應格外注重個人的清潔衛生。

潛伏期:

人第一次感染約2至6週才會出現症狀;若為二次感染,症狀約1到4天就會出現。

發病症狀:

典型症狀為皮膚劇癢,至夜間時更為嚴重。感染疥蟎後,人體對疥蟎及其排泄物產生過敏反應,因此皮膚上會出現紅斑、丘疹、水皰等症狀,有時因劇癢抓傷引起疼痛,並導致細菌感染。

預防方法:

(一) 注重個人清潔衛生。

(二) 避免接觸患者的皮膚、衣物及床鋪,患者的房間必須澈底清理。

(三) 患者及接觸者﹝尤其親密接觸者﹞都必須接受治療。

(四) 外宿時選擇每天會更換床單及被單的旅館,尤其在環境衛生不良的地區。

(五) 最好一人一張床,若有不同人使用同一張床,最好更換床單及被單。

(六) 不要讓別人睡自己的床或使用自己的寢具,衣服也不要互相借穿。

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:

(一) 經醫師診斷確定後,使用滅疥藥物,必須從脖子塗抹到腳底,全身都要塗到,如背部、屁股縫、陰部、肚臍、手指間、腳趾縫、指甲縫等較不易塗敷部位均須澈底塗遍,不應只塗抹發癢部位;並遵守藥物標示及注意事項。

(二) 疥蟎離開身體2至4天後即會死亡,故治療開始前3天內,患者使用的床被單、衣服均須用60℃以上的熱水清洗並以高熱乾燥,無法清洗或乾洗的衣物,密封於塑膠袋兩週。患者衣物要與未患病者分開處理,並持續高溫處理至患者藥物停止使用為止。

(三) 除去疥蟎及卵後,皮膚發癢及疹子約需一個月才會全部消失,此時可使用止癢的外用及口服藥物,以緩和症狀。若治療後2到4週皮膚仍會發癢或疹子再度出現,可能需要再次治療。

(四) 初次感染疥瘡約2至6週才會出現症狀,然而無症狀時也具有傳染力,因此若疑似感染,可先塗抹治療藥物。

【認識疥瘡不用怕~】台中榮民總醫院
疥瘡是什麼? 如何治療與預防? 臺中榮總感染管制中心施智源主任來告訴您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雅琳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